![](http://p1.img.cctvpic.com/photoAlbum/templet/common/DEPA1565315968922641/yangshiwang_logo_18897_190809.png)
9月10日,中秋节来临之际,上海博物馆从数千件漆器藏品中精选出2款来推出“海上生明月”主题系列限定数字藏品:剔红赏月图圆盒和黑漆螺钿月兔纹长方形墨盒,各限量发售2301份,该数字藏品是基于“上博链”技术协议发行的数字藏品。
从去年的文创月饼到今年的数字藏品,上海博物馆大力推动“让文物活起来”,也让大众进一步走进文物,走进中华文明。为何从众多藏品中选择漆器作为数字藏品?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在采访中表示,漆器被认为是继青铜器之后的古代“奢侈品”,也是国家繁盛的标志。漆器对保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,所以很多博物馆都没有专门的古代漆器的这种陈列。 从中秋和赏月的角度,上博推出了两件漆器产品通过动态数字化的二创手段进行演绎,也是用一种新的形式来展现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。
剔红赏月图圆盒是明代中期佳作,盖面雕仕女赏月图。梧桐树下,一位女子坐在石凳上举头望月,栏杆外,皓月当空,水天一色。盒壁雕回纹,盒内及底均髹黑漆。
黑漆螺钿月兔纹长方形墨盒为吴天章制集锦墨中的一盒,是清代文物。墨盒呈圆角长方形,盒面以黑漆为地,其上以嵌螺钿与描金工艺表现玉兔纹,有古桂花树一棵,树下双兔嬉戏,树旁流云满月。盒的四壁嵌花蝶纹,色彩绚丽,生动流畅。
文物是发展的见证,关于工艺技巧和功能,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主施远解释道:从先秦两汉时期,漆器最主要的代表色,就是一个红色,一个黑色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红色的漆器和黑色的漆器发展出了更加复杂的工艺和艺术装饰手法,比如说到了宋代开始产生了叫做剔红的这么一种雕漆。我们说漆器,说中国红,就是指的这个剔红的漆器,非常具有华夏民族美学趣味。黑漆是漆器的正色,人们为了装饰这个纯黑色的漆器,发明了多种的装饰手法。最华丽、工艺技巧最复杂的一种就是黑漆螺钿。
从功能来看,剔红的那件是圆盒,它的功能主要是放置香料、香药这样一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。在传统的生活中,焚香或者用香膏进行美容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。这件墨盒,是用来放置墨锭的。文房四宝中间,墨是一个消耗品,但是古人把这个消耗品做成了非常精美的文玩,并且会给它配上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这种包装。
数字藏品是近期区块链领域最为聚焦的应用场景。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表示数字藏品也是适应现在这个Z世代年轻人的喜好,下一步上博要打造一个完整的一个生态链,让更多的年轻人在这么一个社区里面有更多形式玩转,可以做自己的藏品馆。这个数字产品的平台要加强社交的属性,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互动,在传播文化的同时获得收藏的乐趣。数字藏品这个平台上,各个博物馆可以合作的空间更为广大,未来要构建自己的元宇宙生态。(总台记者 顾琦佳 张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