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肩上芭蕾”融入杂技剧 杂技舞剧《化·蝶》演绎梁祝爱情故事

来源: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 | 2021年11月12日 18:23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 | 2021年11月12日 18:23
原标题:
正在加载

11月12日晚,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携杂技舞剧《化·蝶》在沪开启全球巡演首站,该剧目为今年“演艺大世界 艺聚大上海”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重磅演出剧目。

《化·蝶》对经典爱情故事《梁祝》进行了创新性的转化与发展, 多年以来,梁祝故事曾以小说、歌曲、影视剧、戏曲等文艺作品的形式呈现,流传至今,但运用杂技舞剧的形式讲述梁祝这个美丽的中国故事,《化·蝶》是世界首次。该剧目以开放的姿态在杂技表演中融合戏剧、舞蹈、魔术等多种舞台样式和现代科技手段,运用象形、谐音、会意等多种杂技表演手段,探索蝴蝶破茧而出、重获新生的全新美学形象,展现飞舞之蝶的精神光芒。该剧目总导演赵明表示,《化·蝶》要做的并非只是简单讲述“梁祝”这个家喻户晓的中国故事,而是着眼于蝶的蜕变,借这一“生”的历程来颂扬生命不息的永恒力量,赋予了杂技剧更具浪漫想象力的空间和更为深刻的内涵。

杂技艺术如何与真正的戏剧艺术、舞蹈艺术相融合,是《化·蝶》创排的过程中的一个难题。演员需要将技术融合进剧情内,通过自我体验传递给观众更饱满的情感表达,主演之一的魏葆华表示,这“对杂技演员来讲是非常短的短板”。吴正丹与魏葆华两位主演将首创的绝技“肩上芭蕾”融入杂技剧的编排,极大助力了作品中高雅审美情趣的传递,将舞蹈技巧和叙事表演融入在杂技中,赋予肢体更多的美及戏剧意义。二位舞者的年龄合起来超过九十岁,他们表示,在这个年龄段的确已经进入舒适区,但未了的“化蝶梦”仍有遗憾。身体机能走下坡路的年龄,只有付出数倍于年轻时候的努力才能保持好状态,呈现给观众最好的视觉观赏。剧中还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科技跨界融合,运用多媒体科技的呈现手法,再现梁祝“化蝶”这一唯美的高光时刻。除此之外,该剧目在创作时,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受众特点与文化取向,精心编排、策划细节,让全剧处处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开掘和再创造,体现了当代芭蕾的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奇妙“化学反应”。

杂技舞剧《化·蝶》于11月13日结束在上海的首轮演出后就将开启巡演之路,在全国各地进行大范围的巡演,海外巡演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在逐步推进。

(总台记者 张倩 查凌云)

编辑:张莫怡 责任编辑:
点击收起全文
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
|
返回顶部
最新推荐
正在阅读:“肩上芭蕾”融入杂技剧 杂技舞剧《化·蝶》演绎梁祝爱情故事
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
手机看
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
A- A+